from: http://www.html-js.com/article/2134Underscore 简介Underscore 是一个JavaScript实用库,提供了类似Prototype.js的一些功能,但是没有继承任何JavaScript内置对象。它弥补了部分jQuery没有实现的功能,同时又是Backbone.js必不可少的部分。Underscore提供了80多个函数,包括常用的: map, select, invoke — 当然还有更多专业的辅助函数,如:函数绑定, JavaScript模板功能, 强类型相等测试, 等等. 在新的浏览器中, 有许多函数如果浏览器本身直接支持,将会采用原生的,如 forEach, map, reduce, filter, every, some 和 indexOf.个人感受Underscore 是一个我坚持看完的js源代码,他简单、易懂、实用,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函数都很简短,作为开源阅读源码,我相信Underscore是不错的选择笔记1:大量的这种方法,应该是 防止原始方法被篡改,同时加快运行速度,而且在严格模式,也不让通过arguments.callee 调用相关方法的原因吧var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ObjProto = Object.prototype, FuncProto = Function.prototype;// Create quick reference variables for speed access to core prototypes.varpush = ArrayProto.push, slice = ArrayProto.slice, concat = ArrayProto.concat, toString = ObjProto.toString, hasOwnProperty = ObjProto.hasOwnProperty;2:void 0,开始还好奇为啥用void 0,是undefined 的缩写?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undefined在旧版本的浏览器中是不可以被赋值的,而新版本的浏览器是可以被赋值的,为了准确的判断,所以就有了void 0_.first = _.head = _.take = function(array, n, guard) { if (array == null) return void 0; if ((n == null) || guard) return array[0]; if (n < 0) return []; return slice.call(array, 0, n);};3:代码短小精干Underscore 代码短小精干没的说,真是精品除了 eq 这个方法长点外 其他方法都很短4:遗憾 这次走读 没记录笔记没调试本菜鸟第一次走读源码 同时欢迎大家把源码走读 放到这个专栏下 O(∩_∩)O~
Notification js提醒插件,有很有炫的效果.demo: http://tympanus.net/Development/NotificationStyles [repo owner=”codrops” name=”NotificationStyles”]
TmodJS 前端模板,又一款腾讯的前端模板框架,使用 artTemplate3.0 作为模板引擎.TmodJS(原名 atc)是一个简单易用的前端模板预编译工具。它通过预编译技术让前端模板突破浏览器限制,实现后端模板一样的同步“文件”加载能力。它采用目录来组织维护前端模板,从而让前端模板实现工程化管理,最终保证前端模板在复杂单页 web 应用下的可维护性。同时预编译输出的代码经过多层优化,能够在最大程度节省客户端资源消耗。
from: http://witmax.cn/cache-writing-policies.htmlCache写机制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Cache#Writing_Policies](http://en.wikipedia.org/wiki/Cache#Writing_Policies)上的说明,Cache写机制分为write through和write back两种。Write-through- Write is done synchronously both to the cache and to the backing store.Write-back (or Write-behind) – Writing is done only to the cache. A modified cache block is written back to the store, just before it is replaced.Write-through(直写模式)在数据更新时,同时写入缓存Cache和后端存储。此模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因为数据修改需要同时写入存储,数据写入速度较慢。 Write-back(回写模式)在数据更新时只写入缓存Cache。只在数据被替换出缓存时,被修改的缓存数据才会被写到后端存储。此模式的优点是数据写入速度快,因为不需要写存储;缺点是一旦更新后的数据未被写入存储时出现系统掉电的情况,数据将无法找回。Write-misses写缺失的处理方式对于写操作,存在写入缓存缺失数据的情况,这时有两种处理方式:Write allocate (aka Fetch on write) – Datum at the missed-write location is loaded to cache, followed by a write-hit operation. In this approach, write misses are similar to read-misses.No-write allocate (aka Write-no-allocate, Write around) – Datum at the missed-write location is not loaded to cache, and is written directly to the backing store. In this approach, actually only system reads are being cached.Write allocate方式将写入位置读入缓存,然后采用write-hit(缓存命中写入)操作。写缺失操作与读缺失操作类似。No-write allocate方式并不将写入位置读入缓存,而是直接将数据写入存储。这种方式下,只有读操作会被缓存。无论是Write-through还是Write-back都可以使用写缺失的两种方式之一。只是通常Write-back采用Write allocate方式,而Write-through采用No-write allocate方式;因为多次写入同一缓存时,Write allocate配合Write-back可以提升性能;而对于Write-through则没有帮助。处理流程图Write-through模式处理流程: [![A Write-Through cache with No-Write Allocation](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5/Write_through_with_no-write_allocation.png/445px-Write_through_with_no-write_allocation.png "A Write-Through cache with No-Write Allocation")](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5/Write_through_with_no-write_allocation.png/445px-Write_through_with_no-write_allocation.png "A Write-Through cache with No-Write Allocation")A Write-Through cache with No-Write AllocationWrite-back模式处理流程: [![A Write-Back cache with Write Allocation](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d/Write_back_with_write_allocation.png/468px-Write_back_with_write_allocation.png "A Write-Back cache with Write Allocation")](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d/Write_back_with_write_allocation.png/468px-Write_back_with_write_allocation.png "A Write-Back cache with Write Allocation")A Write-Back cache with Write Allocation
from:http://blog.prosight.me/blogs/984/名称解释0、单一职责原则(SRP)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一、”开放-封闭”原则(OCP)在软件设计模式中,这种不能修改,但可以扩展的思想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设计原则。即软件实体(类、模板、函数等等)应该可以扩展,但是不可修改。【通俗】:设计的时候,时刻考虑,尽量让这个类是足够好,写好了就不要去修改了,如果新需求来,我们增加一些类就完事了,原来的代码能不动则不动。二、里氏代换原则(LSP)1.一个软件实体如果使用的是一个父类的话,那么一定适用于该子类,而且他觉察不出父类对象和子类对象的区别。也就是说,在软件里面,把父类都替换成它的子类,程序的行为没有变化。【一句话】:**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他们的父类型。**三、依赖倒置原则(DIP)1.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两个都应该依赖抽象。2.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依赖于抽象(【白话】: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四、接口隔离原则(ISP)1.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总要好。换而言之,从一个客户类的角度来讲: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性应当是建立在最小接口上的。2.过于臃肿的接口是对接口的污染。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五、合成/聚合复用原则(CARP)尽量使用合成/聚合,尽量不要使用类继承。【聚合】:表示一种弱的拥有关系,体现的是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但B对象不是A对象的一部分。【合成】:一种强的拥有关系,提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生存周期一致。六、迪米特法则(LoD)最少知识原则强调类之间的松耦合。即:如果两个类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么着两个类就不应当发送直接的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个类需要调用另一个类的某一个方法的话,可以通过第三者转发这个调用。
from: http://www.lanceyan.com/tech/arch/consistenthashing_and_solr.html互联网创业中大部分人都是草根创业,这个时候没有强劲的服务器,也没有钱去买很昂贵的海量数据库。在这样严峻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从创业中获得成功,这个和当前的开源技术、海量数据架构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我们使用mysql、nginx等开源软件,通过架构和低成本服务器也可以搭建千万级用户访问量的系统。新浪微博、淘宝网、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使用了很多开源免费系统搭建了他们的平台。所以,用什么没关系,只要能够在合理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解决方案。那怎么搭建一个好的系统架构呢?这个话题太大,这里主要说一下数据分流的方式。比如我们的数据库服务器只能存储200个数据,突然要搞一个活动预估达到600个数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横向扩展或者纵向扩展。纵向扩展是升级服务器的硬件资源。但是随着机器的性能配置越高,价格越高,这个代价对于一般的小公司是承担不起的。横向扩展是采用多个廉价的机器提供服务。这样一个机器只能处理200个数据、3个机器就可以处理600个数据了,如果以后业务量增加还可以快速配置增加。在大多数情况都选择横向扩展的方式。如下图:现在有个问题了,这600个数据如何路由到对应的机器。需要考虑如果均衡分配,假设我们600个数据都是统一的自增id数据,从1~600,分成3堆可以采用 id mod 3的方式。其实在真实环境可能不是这种id是字符串。需要把字符串转变为hashcode再进行取模。目前看起来是不是解决我们的问题了,所有数据都很好的分发并且没有达到系统的负载。但如果我们的数据需要存储、需要读取就没有这么容易了。业务增多怎么办,大家按照上面的横向扩展知道需要增加一台服务器。但是就是因为增加这一台服务器带来了一些问题。看下面这个例子,一共9个数,需要放到2台机器(1、2)上。各个机器存放为:1号机器存放1、3、5、7、9 ,2号机器存放 2、4、6、8。如果扩展一台机器3如何,数据就要发生大迁移,1号机器存放1、4、7, 2号机器存放2、5、8, 3号机器存放3、6、9。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1号机器的3、5、9迁移出去了、2好机器的4、6迁移出去了,按照新的秩序再重新分配了一遍。数据量小的话重新分配一遍代价并不大,但如果我们拥有上亿、上T级的数据这个操作成本是相当的高,少则几个小时多则数天。并且迁移的时候原数据库机器负载比较高,那大家就有疑问了,是不是这种水平扩展的架构方式不太合理?—————————–华丽分割线—————————————一致性hash就是在这种应用背景提出来的,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缓存,比如memcached。下面简单介绍下一致性hash的基本原理。最早的版本 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258660。国内网上有很多文章都写的比较好。如: http://blog.csdn.net/x15594/article/details/6270242下面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明一致性hash。准备:1、2、3 三台机器还有待分配的9个数 1、2、3、4、5、6、7、8、9一致性hash算法架构步骤一、构造出来 2的32次方 个虚拟节点出来,因为计算机里面是01的世界,进行划分时采用2的次方数据容易分配均衡。另 2的32次方是42亿,我们就算有超大量的服务器也不可能超过42亿台吧,扩展和均衡性都保证了。二、将三台机器分别取IP进行hashcode计算(这里也可以取hostname,只要能够唯一区别各个机器就可以了),然后映射到2的32次方上去。比如1号机器算出来的hashcode并且mod (2^32)为 123(这个是虚构的),2号机器算出来的值为 2300420,3号机器算出来为 90203920。这样三台机器就映射到了这个虚拟的42亿环形结构的节点上了。三、将数据(1-9)也用同样的方法算出hashcode并对42亿取模将其配置到环形节点上。假设这几个节点算出来的值为 1:10,2:23564,3:57,4:6984,5:5689632,6:86546845,7:122,8:3300689,9:135468。可以看出 1、3、7小于123, 2、4、9 小于 2300420 大于 123, 5、6、8 大于 2300420 小于90203920。从数据映射到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查找,将数据保存到找到的第一个Cache节点上。如果超过2^32仍然找不到Cache节点,就会保存到第一个Cache节点上。也就是1、3、7将分配到1号机器,2、4、9将分配到2号机器,5、6、8将分配到3号机器。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问,我到现在没有看见一致性hash带来任何好处,比传统的取模还增加了复杂度。现在马上来做一些关键性的处理,比如我们增加一台机器。按照原来我们需要把所有的数据重新分配到四台机器。一致性hash怎么做呢?现在4号机器加进来,他的hash值算出来取模后是12302012。 5、8 大于2300420 小于12302012 ,6 大于 12302012 小于90203920 。这样调整的只是把5、8从3号机器删除,4号机器中加入 5、8。同理,删除机器怎么做呢,假设2号机器挂掉,受影响的也只是2号机器上的数据被迁移到离它节点,上图为4号机器。大家应该明白一致性hash的基本原理了吧。不过这种算法还是有缺陷,比如在机器节点比较少、数据量大的时候,数据的分布可能不是很均衡,就会导致其中一台服务器的数据比其他机器多很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虚拟服务器节点的机制。如我们一共有只有三台机器,1、2、3。但是实际又不可能有这么多机器怎么解决呢?把 这些机器各自虚拟化出来3台机器,也就是 1a 1b 1c 2a 2b 2c 3a 3b 3c,这样就变成了9台机器。实际 1a 1b 1c 还是对应1。但是实际分布到环形节点就变成了9台机器。数据分布也就能够更分散一点。如图:写了这么多一致性hash,这个和分布式搜索有什么半点关系?我们现在使用solr4搭建了分布式搜索,测试了基于solrcloud的分布式平台提交20条数据居然需要几十秒,所以就废弃了solrcloud。采用自己hack solr平台,不用zookeeper做分布式一致性管理平台,自己管理数据的分发机制。既然需要自己管理数据的分发,就需要考虑到索引的创建,索引的更新。这样我们的一致性hash也就用上了。整体架构如下图:建立和更新需要维持机器的位置,能够根据数据的key找到对应的数据分发并更新。这里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高效、可靠的把数据建立、更新到索引里。备份服务器防止建立服务器挂掉,可以根据备份服务器快速恢复。读服务器主要做读写分离使用,防止写索引影响查询数据。集群管理服务器管理整个集群内的服务器状态、告警。整个集群随着业务增多还可以按照数据的类型划分,比如用户、微博等。每个类型按照上图架构搭建,就可以满足一般性能的分布式搜索。对于solr和分布式搜索的话题后续再聊。扩展阅读:java的hashmap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也会出现map调整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就初始化足够大的size以防止容量不足对已有数据进行重新hash计算。疫苗:Java HashMap的死循环 http://coolshell.cn/articles/9606.html一致性哈希算法的优化—-关于如何保正在环中增加新节点时,命中率不受影响 (原拍拍同事scott)http://scottina.iteye.com/blog/650380语言实现:http://weblogs.java.net/blog/2007/11/27/consistent-hashing java 版本的例子http://blog.csdn.net/mayongzhan/archive/2009/06/25/4298834.aspx PHP 版的例子http://www.codeproject.com/KB/recipes/lib-conhash.aspx C语言版本例子
from: http://drops.wooyun.org/tips/11660x00 背景在统计了Alexa top 100万网站的header安全分析之后(2012年11月 - 2013年3月 - 2013年11月),我们发现其实如何正确的设置一个header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有数不胜数的网站会使用大量有关安全方面的header,但并没有一个像样的平台能够为开发者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以辨别那些常见的错误设置。或者说,即使这些安全方面的header设置正确了,也没有一个平台能够为开发者提供一个系统的测试方法,用来测试正确与否。这些header如果设置错误了不仅会产生安全的假象,甚至会对网站的安全产生威胁。veracode认为安全性header是网络防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他希望让开发者们能够简捷、正确地设置站点。如果您对某一header或设置有任何疑问,我们有极好的资源能够追踪到浏览器支持情况。 0x01 细节1. X-XSS-Protection目的这个header主要是用来防止浏览器中的反射性xss。现在,只有IE,chrome和safari(webkit)支持这个header。正确的设置0 – 关闭对浏览器的xss防护 1 – 开启xss防护 1; mode=block – 开启xss防护并通知浏览器阻止而不是过滤用户注入的脚本。 1; report=http://site.com/report – 这个只有chrome和webkit内核的浏览器支持,这种模式告诉浏览器当发现疑似xss攻击的时候就将这部分数据post到指定地址。 通常不正确的设置0; mode=block; – 记住当配置为0的时候,即使加了mode=block选项也是没有效果的。需要指出的是,chrome在发现这种错误的配置后还是会开启xss防护。 1 mode=block; – 数字和选项之间必须是用分号分割,逗号和空格都是错误的。但是这种错误配置情况下,IE和chrome还是默认会清洗xss攻击,但是不会阻拦。如何检测如果过滤器检测或阻拦了一个反射性xss以后,IE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当设置为1时,chrome会隐藏对反射性xss的输出。如果是设置为 1; mode=block ,那么chrome会直接将user-agent置为一个空值:, URL 这种形式。参考文献Post from Microsoft on the X-XSS-Protection HeaderChromium X-XSS-Protection Header Parsing SourceDiscussion of report format in WebKit bugzilla2. X-Content-Type-Options目的这个header主要用来防止在IE9、chrome和safari中的MIME类型混淆攻击。firefox目前对此还存在争议。通常浏览器可以通过嗅探内容本身的方法来决定它是什么类型,而不是看响应中的content-type值。通过设置 X-Content-Type-Options:如果content-type和期望的类型匹配,则不需要嗅探,只能从外部加载确定类型的资源。举个例子,如果加载了一个样式表,那么资源的MIME类型只能是text/css,对于IE中的脚本资源,以下的内容类型是有效的:application/ecmascript application/javascript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ecmascript text/javascript text/jscript text/x-javascript text/vbs text/vbscript 对于chrome,则支持下面的MIME 类型:text/javascript text/ecmascript application/javascript application/ecmascript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javascript1.1 text/javascript1.2 text/javascript1.3 text/jscript text/live script正确的设置nosniff – 这个是唯一正确的设置,必须这样。 通常不正确的设置‘nosniff’ – 引号是不允许的 : nosniff – 冒号也是错误的 如何检测在IE和chrome中打开开发者工具,在控制台中观察配置了nosniff和没有配置nosniff的输出有啥区别。参考文献Microsoft Post on Reducing MIME type security risksChromium Source for parsing nosniff from responseChromium Source list of JS MIME typesMIME Sniffing Living Standard3. X-Frame-Options目的这个header主要用来配置哪些网站可以通过frame来加载资源。它主要是用来防止UI redressing 补偿样式攻击。IE8和firefox 18以后的版本都开始支持ALLOW-FROM。chrome和safari都不支持ALLOW-FROM,但是WebKit已经在研究这个了。正确的设置DENY – 禁止所有的资源(本地或远程)试图通过frame来加载其他也支持X-Frame-Options 的资源。 SAMEORIGIN – 只允许遵守同源策略的资源(和站点同源)通过frame加载那些受保护的资源。 ALLOW-FROM http://www.example.com…
离站提示JS工具:Ouibounce,当离开网站时给出一个提醒,从jobbole看到的.tip:和bootstrap的model 结合时要在参数的callback中 手动 用$('#share').modal();触发,官网没说,这个要注意.demo如下:[repo owner=”carlsednaoui” name=”ouibou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