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转载-如何做一个好的技术型领导

原文网址:http://lifesinger.org/blog/2009/11/how-to-be-a-good-tech-leader/对于程序员来说,大部分公司都提供了多条职业发展方向:1. 技术型路线:编程高手、技术专家、架构师2. 管理型路线:项目经理、部门主管、总裁3. 复合型路线:技术总监、CTO4. 特长型路线:销售顾问、培训讲师这些路线,看起来很清晰明了。但对大部分26 – 32岁的程序员来说,如何发展,究竟该走哪条路,内心可能都存在彷徨与纠结。技术和管理,有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寓言里的警示。但在现实工作中,鱼和熊掌往往必须兼顾。上面的4条路线中,不少职位可以进一步抽象为技术型领导。如何做一个好的技术型领导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按需服务当官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看起来很虚,仔细想想是句至理名言。但是,作为技术型领导,需要谨慎的不是没有服务精神,而是服务得太热情。比如一个刚上任的技术领导,接到一个任务时,可能会担心万一同事做不好怎么办?于是将任务中最难的部分,自己加班加点搞定,剩余的部分才交给同事去做。这种强制性服务,对下属同事来说,并不是一种帮助,而是侵占。会让自己很累,同时让同事缺乏成就感:事情仿佛都是领导做的,自己只是打打杂。更好的一种处理方式是:先交给同事去做,同时告知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讨论,一起解决。这样能让自己更轻松,同时让同事也得到成长。按需服务,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强制性服务,会让团队成长得更好更快。委托和授权不少技术型领导,平时冲锋陷阵惯了,接到任务的第一反应是:如何解决这个任务?甚至10分钟内,大脑里已经把需求拆解成一个个代码段了。这不是一种有效的领导习惯。更妥当有效的第一反应是:团队中谁最适合完成这个任务?将任务委托出去,授权给合适的同事去负责。任务的拆解分析、时间评估等,信任同事,让同事反馈给你,而不是亲历亲为。交代任务本身,而不是实现方法遇到过一个场景:领导接到一个任务A,想到可以用方法B来实现。于是委托下属去完成方法B. 结果方法B并不能完成任务A, 导致任务A延期。作为领导,交代任务时,一定要如实传递,可以和下属一起讨论实现方法,但切忌不要直接将自己想到的方法当成任务本身分配下去。参与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流水线式操作,效率高,但并不适合软件开发行业。软件开发的主体是人,是情感化的程序员。作为领导,不要主动替下属去开各种会议。一个项目早期的需求讨论、用研分析等,要尽量让开发者参与。参与能让项目组的成员及早地形成团队感。这样,真正开发时,才会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用心写代码。项目发布后,这就是整个项目团队成员的荣誉了。否则,领导参加会议,下属只管写代码,流水线式分工,大家就都会有接单思想,有活了就干,没活了上Google Reader. 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做出来的产品绝对好不到哪里去。信任与尊重交代任务时,要信任同事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技术型领导来说,交代某些重要任务时,往往会忍不住自己在心里思索预期解决方案,并期望同事的解决方案能和自己想的八九不离十。当同事的解决方案一旦和自己不同时,这时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要将同事的方案直接否定。要懂得尊重,即便自己的解决方案更好,也要委婉地给出建议,并反思为何当初分配任务时,没有主动去找同事讨论自己的预期方案。谦虚、坦诚和开放对于自己懂的,保持谦虚,并尽可能的教给同事,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于自己不懂的,要坦诚直言。不懂装懂,只会让下属看不起。批评对下属的批评,话无需多,点到即可。不吝赞美、懂得欢庆当下属表现优异时,要在公共场合适当地给予赞美。在周报、邮件里,要多提及团队的成果和优点。当完成重要项目时,适当的聚餐庆祝。在这些点点滴滴中,有时不经意就能培养出团队荣誉感。

懒了几天了

真的是懒了好几天,都没做更新,以前的草稿也都懒得写了,随便写几句,混混吧!睡觉。

学会改变态度[学会系列]

  一直认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自己的事情就很多,顾不上别人的事情,就不管了,最近的一堆事情,我犯错了,事情是具有联系性的,只顾自己的事情,却放弃了有联系的事情,这应该是个态度问题,只顾了自己,所以,应该学会改变态度,不能仅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应该是做好每一件事情。  做好每一件事情,时刻提醒着自己。

项目经理必须的能力

  信息化项目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又要各部门协同配合,还要把握技术方向,因此作为企业信息化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经理(往往由CIO担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目经理的能力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  一、项目经理应具备组织能力。  项目经理的组织能力具体表现在组建高效的项目小组、规范组织的工作范畴、明确项目成员的分工、协调各项工作的进度。拥有较高组织能力的项目经理,能够建立科学规范、分工合理、协调一致、高效精干的项目组织机构,作为项目成功的组织保障。  ① 组建高效的项目小组。组建项目小组是项目开始的第一步,由于信息化项目往往牵扯的部门较多,因此项目小组的组建应考虑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同时将各参与部门的人员分为实施人员和决策人员,并分别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的两层管理结构。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参与部门的各个层面充分了解项目的情况,另一方面可分别让项目的“决策”与“执行”寻找到合适的落脚点。  ② 规范组织的工作范围。规范项目小组的工作范围,同时确定项目的实施内容,不仅可以有效保证项目组的工作目标明确,而且也是有效控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扩展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项目范围的定义是项目组根据内部需求提出来的框架,这个框架一般会涉及到企业的具体业务,是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并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细化,因此要求项目经理具备把控工作范围的能力,否则项目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远远超出项目的时间、成本预算。  ③ 明确项目成员的分工。 责任清楚、分工明确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像信息化项目这种涉及部门多、业务流程复杂的项目,更需要项目经理对项目组的每一位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自对自己所承担的项目工作负责,并促进项目在自己部门的进展,从而使项目进度得以保证。此外,也正是由于项目组成员同时对项目组和部门负责,才能够确保项目在各个部门的实施质量。  ④ 协调各项工作的进度 信息化项目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每一个部门的项目进度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项目的总体进度,因此项目经理除关注项目的总体进度外,仍需协调各部门的项目进度,这样才能使各部门工作衔接流畅,从而步调一致,协同发展。  其次,项目经理应具备决策能力。  项目经理不仅仅是IT部门的管理者,更是项目组的决策者,在错综复杂的信息化项目中,项目经理应探查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对其进行筛选,并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优势分析,从相关技术、设备、服务、行情等信息出发,进行分析预测,优中选优,做出符合项目战略的项目决策。  第三,项目经理应具备沟通能力。  项目经理在信息化项目中承担了企业(甲方)、实施方(乙方)、第三方咨询机构之间联系和协调的任务:企业通过项目经理将项目需求传递给实施方;实施方通过项目经理将项目方案提供给企业;第三方咨询机构对项目的诊断和建议也往往通过项目经理来传达。因此项目经理实际上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扮演了“三方”之间桥梁的角色,其与任何一方的沟通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项目的进展。因此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一定是一个好的沟通者,通过与项目任何一方以及项目组成员的沟通,才能全面了解用户、决策者、实施方,乃至咨询机构对项目的真实评价,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通过征求各方意见,协调各方关系,找到能够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办法。沟通可以是多方面的,口头的、书面的、甚至定期不定期的项目通风会、讨论会都会成为项目经理沟通的手段。  第四,项目经理应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  信息化项目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他不仅仅是引进一项IT技术,更是对企业的管理、经营、甚至生产流程进行的一次变革,其中IT技术只是企业实现这种变革的一种手段,信息化手段到底适不适合企业的业务需求,业务需求又怎样与信息化结合,都是信息化项目经理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项目经理除了面对IT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面对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业务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质量和进度。IT技术最终是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服务的。因此,我们在一些信息化项目中,看到由业务部门的领导担当项目经理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五,项目经理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  信息化项目归根结底是一个业务与IT技术相结合的项目,尽管信息化项目中,信息系统的开发有专业的软件公司,实施有专门的实施公司,甚至还可能有第三方咨询机构、监理机构的项目监督为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但项目经理仍然需要掌握一定的IT技术能力。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与软件公司、实施公司进行无障碍沟通,把企业的需求和对系统的要求明确无误的传达给软件公司和实施公司;另一方面,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做项目实施的内行,项目经理就可以掌握项目的主动权,从自身实际出发,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把控,并监督检验项目的完成质量;更重要的是,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项目经理才能从企业的真实需求出发将IT技术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形成客观务实的项目规划方案。

莫名的

看到什么都是莫名的,无聊、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