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来自于真诚(真诚是人的潜在需求) 交往中,我们并不经常怀疑彼此动机不良,但是我们对待彼此实在是普遍的心不在焉!我们需要爱,但却从不慷慨施与;我们需要关怀,却不懂得爱护他人;我们需要认同,但却对他人不够关注。下文我谈几个情节,说说那些沦为程式化的礼节一旦注入真心实意仍然感人至深。 “欢迎光临!” 这是一句单纯的语音还是真诚的致意?话说多了就失去了本意,这成了一句客套。 但有一次家庭晚会的经历还是令我至今难忘。站在门口迎宾的是主人留洋归来的千金,热情地注视着到来的客人,微笑的眼光中透漏着自然放松,“把伞给我,您快去吧大家等着呢,欢迎-光临!”说到“欢迎”时略加停顿,然后短促地说出“光临”,我仍然记得当时她说出此话时的眼神。我知道这就是真诚!真心实意。 “多谢了!” 受人惠助说声“谢谢”已经沦为程序,这难道就是礼仪? 有一次儿子的同学父母出去应酬,由于交通问题回来晚了,跟他们儿子联系不上。我就让我儿子把他接到家里来住。孩子们洗过澡,吃了东西,就睡下了。半夜孩子父母打听到儿子下落,来接孩子。显然他们像是受了惊吓,当他知道孩子平安,父亲抓着我的手,当时的样子我依稀记得:下颏内收,嘴唇紧抿,“多谢了!”只此一句三个字,我能体会内中的分量。当话语承载情意的时候,应当不仅是单词的发音,其中有情感和形体的配合。 “请稍等!” 这是一句普通的沟通语言,但更多场合人们还是把它当成了一种应付。 但,有一次我在一家酒店办入住手续,行李生把我的行李错放到了一个旅游团队的行李中间。找不到行李我很着急,就跟大堂经理去投诉。那位经理非常干练真诚,用手轻轻侧压我的上臂,深沉地说“请稍等”,然后径直去了。当然不一会我就拿到了我的行李。我知道那种声音就是承诺,那个手势就是安慰。我认为这就是专业酒店的水准。 “让您久等了!” 这是一句非常普通用来表达歉疚的话,当加入了真心实意还是可以增添感人的力量。有一次我在退房前电话酒店订票处,要订一张机票,特意要求他快一些,否则接我的人要来了,我不好让人久等。虽然订票员一口答应但还是迟了足足几十分钟。在我很急的时候,那位手持机票的小姐出现了:“让您久等了!”站在我面前,她当时双臂伸直,向下交叉双手,头略低说完话眼看着下面,道歉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这是真心实意!首先我第一个感觉是她不必有任何歉疚,其次我意识到善良是最为尊贵的品质。她表达歉意不是由于她做错了什么,她的歉意生于她的善良! “实在对不起!” 乘坐国航由上海飞北京,我要一份清真餐。乘务员告诉我如果不在买票时定下来,机上就不会准备。我跟乘务员小姐说明我来时没有吃饭,下机又要会客户,我希望他给点帮助并且抱怨订票的时候那些人根本不懂订餐的事实。她看着我说“来点家常的如何?”我当时没明白她的意思,只是点点头。过会这位乘务员来了,“实在对不起!”她给我单独配了点东西,但绝对是世界上唯一一次,也是我认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一次空中餐品!她给我配的是一个小面包、白米饭,还有她个人带着的留给自用的炒咸菜。“实在对不起!这是我妈妈做得我从小爱吃的,由北京我们还要飞欧洲,路上我都是吃自带的菜,希望没有怠慢您。”歉意中饱含关怀、尊重以及渴望补偿的诚意!这是一件令人永生不忘的小事! “拜托了!” 当今时代还能够保持用心、关注,可能就数托人办事的时候。但尽管“拜托了”三个字,出于不同底蕴仍然会有不同内涵。日本人常常比我们看上去要真诚,“拜托了!”我们还是能体会到其中的敬重、信任、期待,还有对互相帮助的个人关系的欣赏。这与随口说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路上小心,欢迎再来!” 小姑娘们被服务机构训练,训练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很少人注意到感染力来自“语到心要到”的道理。一次朋友请我去一个山村风格的农户酒馆,老板是位五十出头的大姐。晏中主人很热诚,我也恰如其分地说了些笑话。大家很喜欢我,说我毫无专家架子,一会就打成一片。临走时下起了小雨这对开车下山是个挑战,“路上小心–,欢迎再来!”老大姐趴在车窗说道。我们记得当时的语气,这是老大姐对自家小兄弟式(略带一点批评的口吻)的嘱咐,“欢迎再来”的确是老朋友间的期待! …… 生活中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但一仔细思考你会发现我们疏忽了的也许是最珍贵的!也许朋友处的长了,没必要了?也许都是自家人何必客套?但是人们多没注意:“客套”被省略久了,心意也跟着走了。失去了必要的礼节过程,同时带走的还有真心实意。礼崩乐坏的时代,人们还能顾着他人?大都自我为中心,谁还能够体谅他人? 我们的确已经久违了给与的快乐,但是我们对爱和关怀的需要一刻不曾停止!我们所苦恼的、抱怨的一切,不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吗? 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就是给与和获取体验的平衡,美好的关系是将心比心。本文来源于左岸读书http://www.zaolee.cn/zuoan/ , 原文地址:http://www.zaolee.cn/zuoan/post/rengemeili-xinlixue.html
准备下个周末自己做一下!先发图学学。只需准备简单材料:面粉、鸡蛋、盐、糖、牛奶、食用油即可!(当然也可以买来奶油、葡萄仁、瓜子仁……来适时的涂鸦、DIY)注意:这个过程不能沾一滴水,器皿都擦干再用哦。开始啦! 按量打蛋,在这里我用了4个,蛋清分离。 三根筷子准备打蛋清 打两下就这样了 为了突出甜,放一点点盐 一勺糖 继续打继续打继续打有点稠时再放一勺糖,继续打 大约15分钟后,就会变成奶油状,而且筷子上的不会掉下来这个过程比较关键,15分钟连续打,不是闹着玩的,很痛苦滴 蛋黄里放两勺糖 3勺冒尖的面粉 6勺牛奶 搅拌好 倒入一半奶油状的蛋清注意:上下搅拌而不是打圈 搅拌均匀后再倒入另一半奶油状蛋清,上下搅拌好 电饭煲按下煮饭健预热1分钟后拿出,锅有点热就可以倒入少许油,均匀涂在锅内,以防粘锅。 倒入搅拌好的东西,然后蹲几下锅,把气泡震出来 按下煮饭键,2分钟左右会自动跳到保温档,这时用毛巾捂住通风口,闷20分钟然后再按下煮饭键,20分钟后就OK啦 开盖咯 锅内涂了油,一倒就出来啦,蛋糕底部颜色比较深松软可口的蛋糕,大功告成啦!掌声响起来
装上了msn,登录的时候出现错误代码8008005,在国内寻找解决办法,反正是没有找,最后使用英文版的google,才找到的解决拌饭。下载 "faultrep.dll"放到C:Program FilesWindows LiveContactsok!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你的工作是不是总也做不完?是不是经常加班?有时候这一切很可能是由坏习惯造成的…… 1.QQ、MSN、Gtalk,一个都不少。 由于聊天对象与聊天内容的不可控制性,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降低工作效率的罪魁祸首。有调查显示,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工作效率会降低20%. 2.“总想多看一点点”——忘记上网的目的。 本想查找工作资料,结果在网页上发现《哈利波特7》出来了;再点进去,又在网页底端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跟某某又传出了绯闻……点着点着,就忘记自己要上网做什么了。 3.长期不擦拭电脑屏幕和鼠标。 电脑屏幕已经糊了厚厚的一层灰尘,每次都要瞪大眼睛去看,费力去猜屏幕污点下面的字是什么;鼠标点起来已经非常费力了,反应也迟钝得像八十岁的老汉。这些都间接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4.长期不清理电脑系统。 防火墙的防御力是有限的。长期不清理电脑系统的后果就是,内存被一些潜藏的垃圾程序给占用了,直接影响了电脑的运行速度。电脑运行慢了,也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5.长期不整理办公桌胡文件。 办公桌胡文件杂乱的后果就是,想找东西的时候却找不到。以前,有调查公司专门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职员做了调查,发现公司职员每年都要把6周时间浪费在寻找乱放的东西上面。 6.长期不整理电子邮件胡通讯录。 想给客户发个邮件,却记不得E-mail地址,于是在电子邮箱中一通乱找,却发现自己的邮箱早已被垃圾邮件搞得汪洋一片。想搜什么都变得很困难。再返回一堆堆名片中去找,就又陷入了第5个坏习惯。 7.不适时保存文件。 尽管现在电脑的性能越来越高,死机现象越来越少,可是,意外地碰掉电脑插头、程序操作不当从而造成电脑关机、死机,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适时保存文件,那么文件就很可能会丢失,前功尽弃。 8.“不磨刀误了砍柴工”。 工作之前,不做充分的计划、准备。行动之后,才发现要么是工具准备得不充分,只得停下工作再去找文件、资料;要么工作做到一半,才发现偏离了预定的方向,只得重新开始,前功尽弃。 9.梦想电脑有“三头六臂”。 在同一时间,一个网页打不开,一个程序在等待,为了节约时间,就只好再打开其他网页。结果同一时间,十几个窗口同时打开着,电脑就变得“老态龙钟”,一动不动。什么都干不成。 10.不会充分利用等待时间。 打开一个软件,电脑迟迟没有反应,于是坐在电脑旁干等;打开一个网页,迟迟显示不出来,又打开新的网页,又是一阵干等;要打印文件,发现打印机里排着队的文件有好多,只好继续等待……一天的工作中,光是耗在电脑上的等待时间就很可观,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些等待间隙的话,那自己的工作时间只好额外延长了。 11.“耻于下问”。 现在,电脑出现的病症越来越离奇。不是每个人都是电脑高手。身为IT圈中人,似乎像别人请教就显得自己太不专业了。于是就上网查找解决方案。结果,在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奋力拼搏,折腾半天,才化解问题,浪费了工作的宝贵时间。如果问问身边人,可能几秒钟就解决问题了。 12.过分崇拜科技。 IT人很容易就会陷入科技崇拜。如果有新软件、新系统发布,IT人一定是最早尝试的。不管自己的电脑能不能撑起Vista,一定要给电脑装上。电脑负荷不了,只好不断罢工。工作也会因之延误。 13.长期端坐于电脑前面。 一坐就是半天。工作并不会因为你的马不停蹄而加速。相反,如果总是沉浸在工作中,不适时休息,容易造成大脑的疲倦,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我期中我就犯了好几条的,努力改正。原文地址